HISTORY佐賀城,也被稱為“沉沒的城堡”
佐賀城是一座平梯複合城堡,建於現在的佐賀縣佐賀市。它的前身是佐賀龍藏寺城,是龍藏寺本家世代居住的宅邸,鍋島家族族對其進行了整修,命名為“佐賀城”。這是一座建在平地上的城堡,當它受到敵人攻擊時,它有一種裝置可以從外護城河中汲水,淹沒除主要部分之外的所有部分,因此被稱為「沉沒的城堡」。讓我們來揭開佐賀城的歷史吧。
- 佐賀城的前身
- 戰國時代,佐賀(肥前國)由龍藏寺氏統治。龍藏寺氏是從肥前國東部崛起為戰國時代統治九州西北部的封建領主的家族。尤其是擊敗大友氏的龍藏寺孝信頗有名氣。佐賀龍藏寺城(又稱村中城)據說是龍藏氏族本家的宅邸,據說是佐賀城的前身。 2009年至2010年,佐賀市教育委員會在西禦門附近進行了發掘調查,結果出土了與佐賀龍藏寺城有關的兩座大型建築和一條護城河,證明了傳說是真的。
- 佐賀城的建設
- 1584年,當時的當家龍藏寺貴信被島津和有馬聯軍擊敗,龍藏寺家族突然衰落,其家臣鍋島直重接任。鍋島直重是龍藏寺隆信的妹夫,也是龍藏寺家的首席家臣,因此成為隆藏寺長子龍藏寺正的監護人,與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競爭。 1600年的關原之戰中,鍋島的兒子勝重站在西軍一邊,但同時鍋島直重向德川家康表示服從,並解除了他的領土。因此,江戶幕府將領主從龍藏寺家移交給鍋島家族,建立了由佐賀鍋島家族統治的佐賀域。據此,鍋島直重於1602開始整修佐賀龍藏寺城,其子鍋島克重於1611年完成。這裡是佐賀城。直到明治時代為止,它一直作為佐賀域的藩廳發揮作用。
- 佐賀城概要
- 佐賀城是一座平坦的山城,內護城河長80m。根據小倉城天守閣的圖紙,建造一座高38m、外側四層、內側五層的天守閣。由於選擇了一塊平坦的土地作為建設地點,護城河是用土方建造的,而不是石牆,並且據記載在土方上種植了松樹和樟樹以隱藏它。因此,這座城堡看起來就像是沉入了松樹和樟樹之中,而且它也被稱為“沉沒的城堡”,因為它有一種保護自身的機制,將除了主要部分之外的所有部分都淹沒在水下。目標攻擊事件。它還有另一個名字。此外,據說創作於慶長時代(1610年代)的《慶長乙德繪》描繪了佐賀城最早的時期。由於這幅圖畫描繪的是石牆和其他實際上並未建造在城堡內的特徵,因此有一種理論認為佐賀城在技術上可能直到江戶時代末期才完工。
佐賀城也因建成後遭受多次火災而聞名。第一次火災發生在1726年,當時天守閣、本丸、二之丸、三之丸全部被毀,本丸內唯一留下的建築就是倉庫。 1728年,經幕府許可,二之丸得以重建。然而,1835年又發生火災,重建的二之丸再次被燒毀。 1838年,正殿、現有的鯱之門、都築櫓竣工。巨峰火災後,直到明治時代,天守閣才得以重建。 - 明治維新後的佐賀城
- 進入明治時代的佐賀城,在1874年江藤新平領導的佐賀叛亂中成為叛軍的大本營。結果,除了現存的鯱之門和都築櫓以外的大部分建築物都被大火燒毀了。本丸宮幾乎被大火燒毀,此後又被重新用作法院和學校。 1953年,「鯱之門」和「都築櫓」被指定為佐賀縣重要文化財產,1953年又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後來,1958年,佐賀城現存最古老的建築本丸禦座的御座間遷移至水枝大木公園,作為南水堂。這座禦座間於 2001 年被指定為市府重要文化財產,並於 2004 年本丸禦殿修復時恢復到原來的位置。 2012年,對天守閣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和文獻研究,揭示了巨峰火災前的佐賀城狀況。
- 現在的佐賀城
- 修復後的佐賀城本丸禦殿現在是佐賀城本丸歷史博物館。城堡僅保留了一小部分,例如八門,但該遺址已被選為日本百座城堡之一,並受到許多歷史愛好者的參觀。另外,八門門上還留有佐賀之亂時留下的彈痕。
了解與佐賀城相關的事件
- 沖繩手之戰龍藏寺貴信 VS 有馬晴信/島津家久
- 1584年3月24日,龍藏寺孝信與有馬春天信、島津家久聯軍在肥前島原半島(今長崎縣)進行沖田畠之戰。有馬島津聯合軍是一支大軍。
了解與佐賀城相關的人
- 龍藏寺貴信那個叫肥前熊的男人
- 戰國時期,全國各地軍閥爭霸,但各地也逐漸湧現強大的戰國大名。中部地區有織田信長,關東地區有北條氏,中國地區有毛利氏。九州島津氏、龍藏寺氏、大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