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叡山的燃燒 (1/2)信長在延歷寺的“屠殺”

比叡山的焚燒

比叡山的焚燒

文章類別
案件檔案
事件名稱
比叡山焚燒 (1571)
地方
滋賀縣
相關城堡
二條城

二條城

相關人員

1571年8月,織田信長襲擊比叡山延歷寺(現為滋賀縣大津市)並將其夷為平地。根據當時的史料記載,這次“燒比叡山”據說造成了數千人的死亡,被稱為信長的“邪惡而令人髮指的”行為之一,其中所有僧侶,男女老少都受到了懲罰。被屠殺了,我就是。然而,後來的發掘表明,有一個強有力的理論認為,實際上死亡人數並不多。這次,我們將近距離觀察比叡山的燃燒。

什麼是比叡山延歷寺?

在講火燒的故事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比叡延歷寺是一座什麼樣的寺廟。比叡山延歷寺也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佛教天台宗的總寺院。據說,788年,佛教天台宗創始人最澄在同一地點建造了一乘寺館(現在的根本中道的前身)。最澄死後,寺院被賜予了「延歷寺」的匾額,後來被稱為「比叡山延歷寺」。比叡山延歷寺在第三代僧人圓仁(慈覺大師)和第五代僧人圓珍(智勝大師)的領導下不斷擴建。比叡延歷寺又因淨土真宗創始人親鸞、臨濟宗創始人衛西等著名僧侶的修行之地而聞名,也被稱為“日本佛教的母山”。 '

自平安時代以來,比叡延歷寺就有圓仁派、延珍派內部衝突屢屢發生的歷史,武裝僧侶的武裝日益增加。根據《平家物語》記載,當時統治隱政的權力人物白河隱天皇曾說過:「鴨川的水、雙六的骰子、和尚山上的一切都不能滿足我的心。」我是。這裡所說的“山星”,是指比叡山延歷寺的武僧。據說,隨行義經的武藏坊辨慶原本是在比叡山延歷寺修行的武僧,比叡山延歷寺僧兵的形象自平安時代就根深蒂固。

比叡山的延歷寺透過武力擴張勢力,成為類似獨立國家的樣子,對政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當事情發生不符合他們的意願時,這些寺廟和神社就採取「強制指控」的方式,派出武裝的信徒、僧侶和士兵到當局提出要求。其中比叡山延歷寺和奈良興福寺的勢力尤其強大,被譽為「北麗南都」。其影響一直持續到鎌倉時代和室町時代。

比叡山的延歷寺在信長之前就被燒毀了!

事實上,比叡山的延歷寺在織田信長之前就曾兩度被燒毀。室町幕府第六代將軍足利義德首先掌控了比叡山延歷寺,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在成為將軍之前,義德是第 153 代天台座須,比叡山延歷寺的寺主。因此,在成為將軍後,他任命弟弟為天台座須,並試圖收編比叡山延歷寺的勢力。但由於各封建領主的反對,進展並不順利。 1435年,義德心灰意冷,採取軍事行動,引誘比叡山延歷寺的高僧,將他們斬首。比叡山延歷寺的僧侶對此表示反對,並在根本中堂內進行抗議。但義德的政策沒有改變,2月,僧侶們放火焚燒根本中堂並自焚。結果,包括根本中堂在內的幾座殿堂似乎都消失了。義德攻克比叡山延歷寺後,重建了本寺。

比叡山延歷寺曾隸屬於室町幕府,1441年嘉吉之亂中義德被赤松光佑擊敗後,武裝起來,勢力不斷擴大。它再次變得像一個獨立的國家,有數千僧人與當權者對抗。再次縱火焚燒比叡山延歷寺的人,是幕府幕府的幕僚、總管政務的細川正元。正元是1493年的「名王政變」中發動政變的人,用足利義純取代了足利義樹的幕府將軍。比叡山的延歷寺介入了義木與義住的這場戰鬥,並保衛了義木。

位於京都東北部的比叡山延歷寺可能成為控制連接京都和近江高速公路的重要軍事基地。而且這裡有很多寺廟和僧舍,是一個可以集結軍隊的地方。正元得知比叡山延歷寺戰敗後,於1499年7月襲擊比叡山延歷寺,並進行了大規模的焚燒。此時,根本中堂、大講堂、淨行堂等山上主要寺廟建築均被大火燒毀。此後,比叡山延歷寺雖有所恢復,但又再次陷入戰國時代的戰亂。

信長與淺井/朝倉氏之間的衝突導致了火災

繼細川正元之後,織田信長又燒毀了比叡山延歷寺。那麼信長為什麼要進攻比叡山呢?這與信長和淺井/朝倉氏之間的衝突有很大關係。原本,信長和淺井長政是姊夫,長政與信長的妹妹大一結婚後,兩人結成了聯盟。結盟的條件之一就是「與朝倉氏不戰之誓」。這是因為淺井氏和朝倉氏是結盟的,但朝倉氏卻響應足利義明為信長建立圍攻網絡的號召而與信長反目成仇。信長破壞了與長政的契約,襲擊了朝倉氏,但長政卻從背後襲擊了信長。這就是元氣元年(1570年)四月發生的「金崎之戰」。

此後,信長與淺井/朝倉氏的戰鬥愈演愈烈。同年6月,信長與德川家康聯軍在姐川之戰中擊敗朝倉、淺井軍,但未能給予決定性打擊。另一方面,與信長為敵的三好三忍在攝津國中島(大阪府大阪市)建造了野田城和福島城,並於8月起兵。 9月,石山本願寺住持健如向一光派信徒發出侮辱,並組織了一支反信長的軍隊。

淺井先生和朝倉看到信長這邊忙著這樣的應對,看到了機會。他沿著琵琶湖西岸向南進軍,率領三萬名士兵向京都進發。一揆集團也加入了這個集團,軍隊規模進一步擴大。就這樣,信長與淺井軍、朝倉軍戰鬥了三個月左右(志賀之圍)。

導致信長與比叡山為敵的「志賀之陣」是什麼?

滋賀之陣始於宇佐山城(滋賀縣大津市)之戰。 1570年9月16日,織田信長的重臣毛利成守衛的宇佐山城附近爆發了一場戰鬥。儘管卡里成等人僅剩一千人,但由於比叡山延歷寺僧兵的加入,敵軍寡不敵眾,最終被擊敗。雖然卡西在戰鬥中陣亡,但城堡倖存下來,沒有倒塌。此後,淺井軍和朝倉軍在接近幕府將軍所在的都城時向山科和醍醐放火。

9月22日,信長在與石山本願寺的戰鬥中得知了淺井軍和朝倉軍的動向,但為了保護京都免受淺井軍和朝倉軍的襲擊,他決定從攝津撤退。 9月23日,全軍全面動員,當天返回京都。淺井軍和朝倉軍得知信長回來後,紛紛逃往比叡山。

就這樣,信長與淺井軍、朝倉軍在比叡山對峙。這時,信長邀請了比叡山延歷寺的僧侶,勸他們不要站在淺井軍和朝倉軍這邊。信長方面則呼籲信長將織田境內的延歷寺領地(莊園)照原樣歸還,在難以選邊站隊的情況下保持中立,甚至還下了紅印信。此外,他還威脅說,如果他加入淺井/朝倉軍,他將“燒毀整座山,包括延歷寺的本本中堂”,但比叡山延歷寺沒有做出回應。

為此,信長命令明智光秀和佐久間信盛包圍比叡山,圍攻比叡山。然而,信長被三好三忍宗、一戦一戾、六角義方等敵人包圍,他們似乎想趁這個機會攻擊信長。信長試圖盡快結束包圍圈,但很難得出結論。 10月20日,他派使者向淺井軍和朝倉軍呼籲決戰,但朝倉方沒有回應,後來提出和談。據《信長工機》記載,此時的信長似乎是想“無論如何都要通過戰鬥來發洩憤怒”,並沒有接受和平。

在戰線陷入膠著的情況下,11月30日,信長向朝廷和足利義明請求調停,並開始與淺井氏、朝倉氏求和。另一方面,淺井氏、朝倉氏也因大雪而與祖國越前國(包括福井縣靈北地區)失去聯繫。由於下雪,您可能無法返回自己的國家。結果,看似和平了,但唯一反對的人就是比叡山的延歷寺。最後荻町天皇下達了「解除比叡山延歷寺領土」的備忘錄,信長提交了同意的誓言,比叡山延歷寺也接受了和約。信長一定對上面對待他的方式感到惱怒。

12月13日和平締結,歷時約三個月的滋賀集中營結束。延歷寺在這場戰鬥中對信長採取的行動,成為隔年比叡山被燒毀的因素。

信長燒毀比叡山①全力出擊,很快將比叡山化為灰燼

織田信長與淺井/朝倉氏之間的和平並沒有持續太久。 1571年2月,信長進攻佐和山城(滋賀縣彥根市),城主磯野和政移居織田一方。澤山城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信長將他的大臣丹波英秀派往那裡。

關於比叡山被燒毀的文章還在繼續。

相關人員
栗本直子
作家(作家)我是前旅遊業雜誌記者。我從小就喜歡歷史,無論是日本歷史還是世界史。我通常很喜歡參觀寺廟和神社,特別是神社,經常以歷史人物為主題進行「聖地參拜」。我最喜歡的武將是石田三成,我最喜歡的城堡是熊本城,我最喜歡的城堡遺址是萩城。當我看到戰鬥城堡的廢墟和城堡廢墟的石牆時,我的心在顫動。
日本城堡攝影比賽.03